4月14日,阳光明媚,春风和煦。美国友人穆言灵(Elyn Maclnnis)、Mary Fenn Hazeltine(下称Mary)、Gail Caldwell Smith(下称Gail)一行8人,从美国抵达南京,参观了鼓楼校区后,在拉贝故居,Mary向南京大学档案馆捐赠了抗战时期四川的老照片(扫描件)526张,其中绝大部分是金大照片;Gail捐赠了抗战时期金大老照片14张、信函2封和《纽约时报》1份。南京大学档案馆馆长吴玫,金大老校长陈裕光的女儿、金大校友会南京分会副会长陈佩结,海外教育学院副教授余宁,校友总会副秘书长赵国方,外国语学院教授丁言仁及档案馆有关老师出席了捐赠仪式。  一排左起: Barbara 、Dean、 Eric 、Muriel 、陈佩结、Mary 、穆言灵 、Gail 、Roland二排左起: 王雷、赵国方、丁言仁、吴玫、余宁、杨善友
84岁的Mary向大家介绍了父亲方威廉(William Fenn)教授,方威廉于1932-1946年担任金陵大学英国文学系系主任,先后在南京和成都任教,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,这526张照片就是他在四川拍摄的,很多是第一次面世,涉及教学科研、校园生活、日机轰炸、百姓生活等,这些老照片真实地记录了金大在艰苦的环境中弦歌不辍,老师的敬业、学生的勤奋一一呈现;还记录了众多的古迹、惨烈的轰炸和艰难的民生。幼年的Mary就是在这样的成都生活着,用碧蓝的眼瞳,睽睽地看着世界。时光飞逝,八十一年已矣。今天让Mary惊喜的是,照片中多次出现的稚气可爱的小女孩,站在了她面前,就是85岁的耄耋老人陈佩结,Mary激动地说:“美国家里的墙上挂满了中国的照片,来南京最大的愿望就是见一见当年的小朋友,居然见到了,真是太高兴了,找到一个姐姐了。”虽然重逢,已是雪满白头,陈佩结对当时拍照的细节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,她指着一张照片说:“方威廉教授要拍一个中国家庭,就拍我家了,妈妈在旁边让我坐直,我就坐得笔直,旁边两人是我哥哥姐姐。方威廉在英语系任教多年,业务水平高,爱好摄影和游泳。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人才,他的一些学生毕业后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,后来都成了教授了。”  捐赠现场留影 左一Mary(郁青 摄影)
Gail这次是和先生一起到南大,寻找八十年前父亲的足迹。Gail的父亲是美国传教士柯古井,抗战期间拍摄了很多高清晰老照片,特别是拍到的数张几位金大美籍教授,在校园里忧心忡忡地仰望日机轰炸的照片,很有史料价值。当年他常和外籍友人在金大聚会,曾在赛珍珠家住过一段时间。”Gail在赛珍珠纪念馆三楼阁楼参观时,仔细地观看家具的摆设,“给我拍个照吧,这是父亲住过的房间,当年能看到远处的紫金山。”她动情地说,眼睛有些湿润。  捐赠现场留影 左二Gail (郁青 摄影)
吴馆长在捐赠仪式上说,穆言灵中文流利,全家非常热爱着中国,这次她先生穆彼得负责对几百张照片的扫描,化了很多时间。穆言灵热心公益,热情开朗,是去年“江苏省友谊奖”获得者。她积极联系早年外国传教士、教授的后代们,希望有老照片的后代们“为老照片找到家”。去年9月穆言灵受Mary和Gail委托,向我馆捐赠过一批档案资料。在她的牵头组织下,今天Mary和Gail亲临南大,再次捐赠珍贵档案资料。对她们的慷慨和热情,我代表南京大学表示深深的感谢。目前金大档案资料还很缺乏,获赠这批珍贵的档案,很有意义,对研究金大的历史不可多得。吴馆长表示,档案馆将妥善保存这些档案资料,积极开发利用,充分发挥其历史和文化价值。同时感谢学校相关部门的同事在百忙之中来参加捐赠仪式,希望海内外的校友、同仁继续加强联系,继承发扬金大优良传统,共同努力,为把南大早日建设成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、“第一个南大”而贡献力量。  捐赠现场留影 左一Mary 左二Elyn(郁青 摄影)
最后,档案馆吴馆长及相关领导向Mary、Gail和穆言灵颁发了捐赠证书和感谢信,并回赠了南京大学纪念盘等礼物以示感谢。
|
|
|
|